安葬的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在咱们的传统习俗里,安葬时间的讲究和忌讳还真不少呢。
先说说月份吧。
有些月份在传统观念里不太适合安葬。
像正月,大家觉得新年刚开始,是个喜庆的月份,办安葬这种事不太合适,感觉会冲了喜气。
二月呢,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个月更适合做一些新生、成长相关的事,安葬逝者好像不太搭。
三月也差不多,春天正是忙农活、搞生产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把精力放在安葬上不太好,三月有时候天气多变,给安葬带来不便。
六月天气热,尸体不好保存,以前没有好的冷藏条件,容易发臭,也不太愿意在这个月安葬。
七月就更不用说了,民间都说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节,这个月阴间的鬼魂会到人间来讨食,大家怕鬼魂捣乱,就忌讳在七月安葬。
九月和十月,在一些地方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忙着收庄稼、忙生计,觉得这个时候安葬会耽误农事,从心理上也觉得忙着收获的时候去办丧事不太吉利。
十一月和十二月天气冷,特别是北方,天寒地冻的,挖墓穴都困难,道路也积雪结冰不好走,参加葬礼的人也遭罪,也不太受欢迎。
相对来说,四月、五月、八月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安葬月份。
四月、五月天气不冷不热,鲜花盛开,环境比较美好,逝者在这个时候入土,感觉能和大自然的生机融合在一起。
八月天气凉爽干燥,没有夏天那么热,尸体保存相对容易些,这个时候秋收还没开始,人们也没那么忙,有时间来好好安排葬礼。
再讲讲日子。
从干支的角度看,寅日、卯日、巳日、午日、申日、酉日、亥日这些常被看成凶日,最好避开,而子日、丑日、辰日、戌日则被当作吉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七不出八不葬”,就是说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安葬父亲,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安葬母亲,十七、十八也不能下葬,一般忌讳双号下葬,但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讲究。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
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不然不吉利。
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
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配合不好也不吉。
在一些地区,安葬时间还和姓氏有关呢。
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
要是忌月有丧事,就得排到三七、五七殓葬,避开忌月,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的,只能先用青砖柩着,不能入土葬埋。
还有“重丧”的说法。
在浙江,“重丧”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遇上这种情况,要举行特殊丧仪,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再补丧礼。
在台湾,“重丧”是指某种葬埋忌日,一月甲日、二月乙日等,要是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得采取一些仪式,写符咒字。
再说说具体的时辰。
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特别的讲究。
彝族一般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觉得正午出殡会招灾异。
云南苗族有早上出丧的,有午后和黄昏出殡的,贵州苗族有天刚亮出丧的。
东北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认为这个时刻吉利。
现代社会也有一些现实因素需要考虑。
要是家族里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读书,那最好选一个大家都能赶回来参加葬礼的时间,长周末,节假日前后就比较合适,让更多亲属送逝者最后一程。
在医院去世,医务工作者会根据法医鉴定等结果来确定合适的时间。
要是逝者是传染病去世,那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安葬,得确保安全,防止疾病传播。
城市里也有公共秩序和规定,有些地方不能在夜间进行哭丧等活动,葬礼的噪音不能超过一定分贝,选择安葬时间的时候也得考虑这些,别违反规定。
还有墓地的使用情况,墓地正在维修,扩建,那就得等合适的时段才能安葬。
一些热门的墓园,在节假日,特殊纪念日会有很多预定,得提前规划好安葬日期,保证能顺利使用墓地。
安葬时间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有传统习俗方面的讲究和忌讳,有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需要兼顾,这样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也安心。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