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安葬方式有哪些讲究
咱先说土葬吧,这是比较传统的安葬方式。
土葬一般要先选好墓地,人们觉得墓地风水好能惠及子孙后代。
选好地后,动土前要先祭山神或土地神,然后才能挖土动工。
寿材通常用杉木,忌用松木,杉树发荪,松树不发荪,有不好的寓意。
寿衣要用棉布料或丝绸制作,不能用缎子,“缎”和“断”谐音,不吉利,忌用皮革制品及毛料、毛线,据说以免来世变不成人身。
入殓的时候,遗体沐浴讲究上身抹七下,下身抹八下,寿衣的层数得是单数。
男尸手执手帕、折扇,女尸手执手帕、梳子。
还有“生不盖头,死不盖脚”的说法,要用死者之女制备的寿被覆盖。
出殡一般要择日进行,忌犯“重丧”日。
丧葬队伍前要擎“招魂幡”,一人沿途丢纸钱,叫买路钱。
灵柩入土后,葬后一连三天,每晚要到坟上送灯,放烟炮,第三天,死者的子、孙及女婿要去坟上培土,叫“三朝复土”。
再说说火葬,这是现在比较主流的方式之一。
火葬后的骨灰可以存放在骨灰堂,可以安葬在公墓。
有些地方,骨灰盒下葬时会覆盖五色土,代表传统坟穴。
海葬,这也是国家积极倡导的安葬方式。
海葬必须在指定的“海洋倾倒区”进行,这些区域一般没有重要生物或矿产资源,不会干扰捕鱼、航行、人工养殖等活动,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水动力条件好,自净能力强。
家属要出具死亡和火化证明,才能参加海葬。
现在很多海葬仪式会选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家属用鲜花装饰骨灰盒,再用绳子将骨灰盒沉降到海底,这样比较庄重,能避免骨灰被风吹到家属身上。
汕头市每年清明节、冬至节前后会举办骨灰集体海葬活动,由政府统一组织及支付费用,家属可以选择现场参加,委托海葬。
还有树葬,将逝者的骨灰埋在树下,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与自然共生。
这种安葬方式一般会选择在专门的树葬区,对树木的种类也会有一定要求,不同地方不太一样。
草坪葬也是一种方式,把骨灰撒入草坪下的洞穴,上面立一块墓碑,这符合传统文化中“入土为安”的观念。
花葬则是将骨灰埋入花坛中,用花坛代替墓穴,在花坛葬旁边的集体墓碑上镌刻姓名。
这些生态安葬方式都比较环保,现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安葬方式。
回族同胞死去,要请阿訇念经礼荐,净身后,以白布或白绸裹体,盛入“金匣”,就是能抽掉底层的棺材。
移柩坟场,作“拐尺”穴墓,下塘时抽去“金匣”底,放尸体于土穴内,掩闭穴门,敷土行礼。
不同的安葬方式都有各自的讲究和文化内涵,都是人们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方式。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