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代葬礼的雅称有哪些名字

时间:2025-09-25 10:07:58人气:39

古代葬礼有不少雅称呢。

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凶礼”。

在古代,人们把葬礼看作是“凶礼”的一种,它是围绕着人类的死亡事件展开的一系列礼仪活动,包括葬前、葬时、葬后的各个环节。

还有“殡”也是古代葬礼的一个说法。

“殡”指的是停放灵柩等待下葬的过程。

周代制度规定,人死入殓后,会将灵柩停放在堂前西阶所掘的临时坑穴中,这就是“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把亡者视为宾客对待。

停殡的时间长短根据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天子是七日,诸侯五日,大夫、士及庶人则为三日。

“执绋”也是古代葬礼的一种雅称。

“绋”是牵引灵车的绳索,送葬者帮忙拉动灵车的行为就叫做“执绋”,可以称作“执引”。

根据古籍记载,天子葬礼用六条大绳,执绋者达千人;

诸侯用四条,执绋者五百人;

大夫则用二条,执绋者三百人。

后来,“执绋”就引申为送葬的代称了。

“挽歌”同样是古代葬礼相关的一个说法。

挽歌是执绋者在送葬途中所唱的哀歌。

上古时期并没有挽歌,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称之为“送葬歌曲”。

此后挽歌逐渐普及,汉魏时期,在帝王或重臣的大丧中,执绋者都会吟唱挽歌。

像古乐府中的《薤露》与《蒿里》就是著名的挽歌作品,陶渊明也有《挽歌诗》传世。

对于不同身份的人去世,葬礼的说法也有所不同。

天子死了叫做“崩”,诸侯死了称为“薨”,大夫死了叫“卒”,士死了叫“不禄”,而平民百姓死了就叫做“死”。

这些不同的称谓也反映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还有一些与葬礼相关的特殊情况也有特定的说法。

未成年者之死称为“殇”。

男性未行加冠礼、女性未行及笄礼而亡故,都可以叫做“殇”。

其中,年龄在十六至十九岁之间的是“长殇”,十二至十五岁的是“中殇”,八至十一岁的是“下殇”,未满八岁的则属于“无服之丧”。

在古代葬礼中,“虞祭”“卒哭”“祔”“小祥”“大祥”“禫”等不同阶段的祭礼名称,它们也都和葬礼有着密切的关系。

“虞祭”是父母下葬后,为迎接其灵魂并使其安顿于宗庙而举行的祭礼。

“卒哭”是终止无时之哭的祭礼,之后哭泣改为早晚各一次的“有时之哭”。

“祔”是在卒哭祭次日举行的祭礼,是前往亡者祖父的宗庙进行祭告,将新亡者的牌位附祭于祖父之旁。

“小祥”是父母亡故一周年时举行的祭礼,“大祥”是父母亡故两周年时举行的祭礼,“禫”则是整个丧期结束、除去所有丧服时举行的最终祭礼。

这些祭礼名称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葬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