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葬礼流程细节描述
在北方农村,葬礼可是件大事,有着一系列的流程和讲究呢。
老人一旦去世,子女得赶紧把遗体擦洗干净,不然等尸身僵硬了,寿衣就不好穿了。
给老人换上寿衣后,就该入殓了。
棺材要架在两条长凳上,放在正房,房门得大开着。
棺材里面要先铺上干草稻草,再铺好褥子,撒上五谷,放入棉花、五色纸,一对元宝枕头,头脚处各放一只,好像还得放一把笤帚。
然后由长子扶头,众人帮忙把遗体抬进寿棺里。
棺盖先不盖死,斜搭在上面留条缝,这就算入殓完毕了。
接着就得设供桌,点上香烛,放一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上面倒插一双筷子,这叫“倒头饭”。
香火得一直点着,不能断,寓意着香火不灭。
还得把遗像挂在棺前,灵柩前放一个烧纸瓦盆,子女们就跪在那儿长烧纸钱、元宝和纸稞。
同时,大门之上要高挂“通天纸”,这是为了知会邻居们。
北方农村停灵的时间一般是三天、五天,七天。
这期间可忙了,孝子得去报丧,通知亲友,还得请主事的、账房先生,搭灵棚,雇人破土打葬,准备酒席,置办花圈纸扎,什么金斗银斗、金童玉女、纸糊的房屋院落、家电器物等等,都得一应俱全。
阴阳先生来了之后,会给棺材涂大红朱漆,还得派人去砍引魂幡,糊哭丧棒。
引魂幡通常是用河边的细柳树砍回来,把细的一头弯成鹤头的模样,再糊上剪好的白麻纸。
丧棒就砍成一尺多长一截,上面糊上白纸。
大门口还要放讣告板和执事人员名单。
孝子们都得穿重孝,戴着孝帽,穿着长可及地的孝袍,腰里系着麻辫,鞋上也要绷一层白布。
女人们则要穿孝裙。
每天都得磕头上香烧纸,女眷们更是每天号哭不止,特别是女儿和儿媳妇们。
打葬的时候也有讲究。
合葬,就得先把之前去世的人的遗骸取出来,再把坟墓扩建。
取遗骸的时候,遗骨不能见天日。
得用一个小棺材,上面盖一块大红布,棺内铺好几层黄纸,再放一把伞下去,撑在棺材上面遮挡天日,然后把骸骨按人形依次摆放在小棺材里。
有陪葬品,要原封不动地放回去。
到了出殡前一天,有的地方叫“送行”。
吃晌午饭之前,请来的鼓手班子就来了,他们到了之后先生旺火,然后才开始演奏。
有的主家还会请人唱戏。
灵前会摆上送行饭,都是村里专人做的,有各种巨大的面塑供养馍馍,干果水果、斋菜、糖果点心等。
送行饭一般是女儿们花钱做的。
吃完饭后,孝子孝孙们分男女跪立在灵柩两旁,手柱哭丧棒,单膝跪地。
主事先生高喊一声“敲鼓”,孝子们就按长幼顺序上前磕头,孝子们一般都是“四磕头”,然后亲友们拜祭,孝子们要跪地磕头还礼。
女婿们一般都行大礼,三叩九拜。
之后要去接“人主家”,就是死者的岳父家人。
鼓手领路,孝子们从灵前出发,到村口,村里繁华处迎接“人主家”,再返回灵堂,“人主家”开始磕头拜祭,礼毕后让至厢房吃茶。
吃过晚饭,就该给死者送行了。
孝子们一手执丧棒,一手打火把,吹鼓手吹打开路,从灵堂一路由东向西走到村外,这就算送行完毕。
出殡那天叫“发引”。
一般是中午抬棺出殡,要赶在下午两点之前下葬。
吃过饭后,先叩头行礼,主事先生会让孝子亲朋们见死者最后一面,把棺盖拉开一角,想看的人可以到棺前看最后一眼,但孝子们要忌讳,眼泪不能掉落到棺内。
之后门外三声铁炮响起,主事先生示意“出材”,由长子或长孙肩抗引魂幡在前,众孝子出门在街上跪好,每人怀里揣一块供养馍馍。
帮忙抬棺的人员拿木杠绳索进来,准备好后,找一个人背起棺材大头,叫“背大头”,众人配合把棺材抬出门外。
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用灵车拉棺材了,抬到灵车上就行。
抬棺者必须是结过婚的人。
抬棺出门后,请木匠“封棺”,木匠手执七寸大洋钉把棺材钉死,主家要给木匠喜钱。
然后长子抱起烧纸瓦盆一把摔碎,唢呐鼓手奏乐起灵。
有的死者女儿们会花钱请鼓手敲鼓奏乐,孝子们绕棺材转圈,叫“旋棺”。
之后就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地把棺材送到坟地。
到了坟地就开始下葬,先把圆木放进墓坑,再用粗绳把棺木缓缓放下,推进墓室。
合葬,棺木要分男左女右并排放好。
长子把“衣饭钵”、长明灯等物品放在棺椁旁边的石桌上,然后用柴草扫去脚印,关闭墓门。
众人开始埋土,堆出坟丘的样子。
最后把引魂幡插入坟头,哭丧棒大头朝下插在四周,花圈纸扎都放火烧掉,这就算入土为安了。
孝子们回家后,门口会摆一桌案,上面放一盆清水,水里放许多硬币,一盆碎馒头和一把菜刀。
每个人都要过去翻一下菜刀,捞一枚硬币,捡一块馒头吃,到这时候,葬礼就算全部结束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