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款式为什么是固定的
寿衣款式相对固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哦。
这和传统文化、礼仪制度有关系。
在古代,寿衣可不是随随便便穿的,它有着严格的等级规范。
就像《礼记·丧大记》里就记载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去世后,寿衣的材质、装饰都有严格区分。
这说明寿衣不只是用来蔽体的,它还是划分尊卑、维系礼制的象征呢。
在汉朝的时候,有钱人去世后穿的是用玉片做的“玉衣”,只有皇帝才能用金丝来串玉片,其他人只能用银丝或铜丝。
这种等级制度的影响一直延续下来,使得寿衣的款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固定。
寿衣款式固定也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
古人认为,人死后是要去另一个世界的,要给逝者穿上合适的衣服,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寿衣的很多设计都有特殊的寓意。
寿衣大多是宽松的长袍样式,这是人去世后,身体会变得僵硬,宽松的衣服方便亲属给逝者整理遗容和穿戴。
寿衣一般不用纽扣,而是用小布条来代替,这叫“以带代扣”,预示着家中添丁时能迎来儿子,让家族人丁兴旺、香火绵延。
寿衣的袖子通常比较长,要能遮住手,不能露指头,这是人们觉得“衣不露指”能让逝者体面地走,别带牵挂。
历史的传承也对寿衣款式的固定起了很大作用。
在清朝的时候,满族人逼汉人穿旗装,但老辈人认死理,觉得“活能屈,死不能屈”,就提出了“生变死不变”的建议,仍然选择穿着明朝的寿衣,以期得到祖先的认可。
从那以后,寿衣的样式就基本传承下来了,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寿衣很多还是明朝风格的。
寿衣的款式也和官服有点关系哦。
清代以前的人下葬,有的会着官服,后世寿衣就参照官服样式制作,很多细节都很相似。
中国自古就推崇寿终正寝,临走时的体面,寿衣仿制官服,象征着逝者能够升官发财,寄托了晚辈们的一片孝心,认祖归宗的情感在内。
不管朝代怎么变化,寿衣整体的改变都不大,即便款式有所变动,但一些元素还是保留下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实际的需求。
遗体就算放在冷柜里,会有少量渗水的情况。
穿平时的夹克、冲锋衣之类的,布料不吸水,水就会顺着拉链、口袋流得到处都是,收拾起来又麻烦又不体面。
但寿衣一般会选用棉布等吸水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水分,保持遗体的体面。
就像有人说的,之前有具遗体停了12天,穿的是三层棉布寿衣,最后抬的时候,寿衣吸满了水,沉得像块湿木板,但至少没漏出来,穿普通衣服,家属看见那场面,得多难受呀。
传统习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大家都觉得寿衣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知。
在一些地方,寿衣的款式和件数还有严格的规定,寿衣必须是单数,三件、五件都行,不能是双数。
这些规定一代一代传下来,大家都照着做,寿衣的款式就比较固定啦。
现在时代变了,寿衣的款式也有了一些变化。
随着火葬的普及,以前那套厚重、复杂的寿衣就显得不太合时宜了,现在的寿衣在材质和款式上都做了很大的改变,化纤材料用得多了,款式也更简单,方便穿脱。
现在也有很多人会根据逝者生前的喜好来定制寿衣,逝者生前是军人,就为他准备一套军装;
逝者生前是老师,就给她穿上她最喜欢的连衣裙。
但不管怎么变,寿衣的一些基本元素和寓意还是保留了下来,它仍然是丧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