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再穿寿衣有讲究吗
人死后再穿寿衣是有不少讲究的。
从时间上来说,有些地区认为要在老人断气之前穿好寿衣,觉得这样才能“带走”,也有很多地方是在人死后进行穿寿衣操作的。
现在人去世通常在医院,医生宣告死亡后,会先做尸体清洁,然后再给死者穿寿衣,让其干干净净地穿着新衣服上路。
寿衣的件数有讲究,一般要穿单数,三件、五件、七件等。
这是在传统观念里,单数代表吉祥和尊贵,且阴世的吉利数字为单数,与阳世不同,穿单数寿衣避免凶事成双。
寿衣的材质选择也有说道,最好选用绸子,绸子与“稠子”谐音,寓意多子多孙、福寿绵延。
不能用缎子,“缎”与“断子”谐音,不吉利。
也不宜用皮革,古人认为穿动物皮毛做的衣服投胎会进入畜生道。
棉质的寿衣比较常见,寓意“绵绵不断”,棉质材料柔软、透气、舒适,适合逝者穿着。
寿衣的颜色也有讲究,通常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色、灰色等,寓意庄重、肃穆和低调。
也有一些地方,寿衣颜色会根据逝者性别、年龄和喜好,当地的丧葬习俗有所不同,清代对官员去世后所穿戴的寿衣颜色有详细规定,一二品官员死后穿绛色寿衣,三四品官员死后穿黑色寿衣等。
民间寿衣大多数为蓝色,很少见到黑色寿衣,有些地方认为黑色是凶色,死者穿黑色寿衣投胎转世后不能为人,只能转生为兽。
寿衣的款式一般是传统样式,人们觉得人死之后要去地下见族中祖先,穿时髦的衣服,害怕祖宗认不出是自己的后代。
寿衣的袖子要足够长,必须能遮住逝者的手,这表示逝者的后人会过得殷实,不会衣不蔽体、穷困潦倒,要是袖短露手,就会被认为后辈儿孙衣不蔽体。
寿衣上一般不用扣子,而是用布带,飘带,“扣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领子”也有领走、带走子孙之意,换装时,通常要将领子撕开一个小口。
在穿寿衣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
穿衣时所有的系带都不要打死结,鞋子特别大的话,可以在鞋跟处塞些棉花,不可用针线去缝,寿衣如有需要改动的,可提前改好,千万注意缝衣服的针线不要打疙瘩。
在为逝者净身穿衣过程中,家属再悲伤也不能哭泣,更不能把眼泪滴在寿衣上,传统丧俗认为亲人的眼泪滴在寿衣上,逝者会舍不得活着的家人,不能安心顺利上路。
关于寿衣由谁来穿也有说法。
逝者是男性,由儿子和女儿来穿;
逝者是女性,则由女儿和儿媳负责,尽避开男女尴尬。
孤寡老人,可以由逝者的侄子侄女、同辈兄弟姐妹等至亲之人来负责,有配偶负责穿寿衣的,负责穿寿衣的都是逝者的至亲之人,尽遵循男女有别。
这些关于人死后穿寿衣的讲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对生者的一些美好期望,有些讲究没有科学依据,但它们作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