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哪些人需要守灵一辈子呢

时间:2025-07-14 11:23:55人气:98

在传统习俗中,守灵通常以三天为限,子女要在这期间守候在灵堂内,等待死者的灵魂归来。

有一些人会选择守灵一辈子,他们往往有着特殊的原因和背景。

成吉思汗的守陵人。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去世后,儿子托雷挑选了500户人家作为守陵人,让他们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陵。

这些守陵人终身戴孝,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守护陵墓。

元朝出于尊崇,还为守陵人颁发了特权,让他们不用服兵役、不纳赋税,每年还有补贴。

守陵人这一职业延续了近800年,历经风雨都没有消亡,他们的祭祀仪式与传统也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还有孙中山先生的守灵人谭惠全。

谭惠全是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是孙中山近卫队的支队长,曾经在孙中山遭遇险境时,冒险救出了孙中山。

孙中山去世后,谭惠全自愿为其守灵,他来到碧云寺,立誓守护孙中山的衣冠冢。

后来,孙中山的灵柩被送往南京安葬,但谭惠全依旧坚守在碧云寺。

这一守就是36年,直到他去世。

在这期间,尽管恩饷中断,生活十分困难,谭惠全也没有离开。

还有为烈士守灵一辈子的人,八十二烈士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

1967年3月18日,李爱云第一次来到哥哥当年牺牲的地方,她被哥哥和战友们英勇抗日的事迹深深感染,于是下定决心为哥哥们守灵一辈子。

1969年,李爱云步行到沛县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插队落户到了淮阴。

从那以后,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婉拒了多个优待邀请,一直坚守在哥哥的墓旁。

199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李爱云还决定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结合她自身的感受,向中小学生和群众义务宣讲,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在古代,一些特殊的群体也会守灵一辈子,守陵宫女。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皇帝去世后,没有子嗣的妃嫔们会被送到皇陵,许多宫女也会一同前往。

她们要像对待活着的皇帝一样,精心打理皇帝的梳洗、睡觉等事务,每天要在陵前准备好食物,一日三餐地摆放祭品,夜晚还要准备皇帝的衣物和被褥。

她们还要参与祭祀活动,为已故皇帝献舞。

这些守陵宫女们必须在幽深寂静的陵墓内度过每一天,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还有清朝的守墓人。

自宋明时起,家族后人为逝者守墓的制度越发得到推崇,满清入主中原后,继承了这一制度,部分八旗子弟成为职业的守墓人。

在清朝,只有属于满族上三旗,即正黄、镶黄、正蓝的旗人才有资格成为守陵卫士。

这些守墓人的职责包括祭祀、礼仪、维修、内务等,分工十分细致。

清朝灭亡后,仍有一些守墓人的子子孙孙坚守在清朝皇家陵寝的周围。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