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的第二天上坟叫什么
出殡的第二天上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和习俗。
在山西大部分地方,出殡后第三天到新坟添土、奠纸,称为“复三”,叫“圆坟”“暖墓”。
也有一些地方把出殡的第二天上坟叫“圆坟”,宁晋地区,殡后第二天早晨上坟祭奠就叫“圆坟”。
还有的地方,如青岛西海岸新区,没有明确说出殡第二天上坟的特定叫法,但第二天有“严扣”的习俗,是开棺叫子女见死者最后一面,然后将棺盖钉紧,晚上孝子要到土地庙去“圆庙”,烧纸扎祭奠。
“圆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
圆坟是在下葬后的第三天举行,也有个别地区是出殡第二天进行。
在圆坟的时候,家属都要到坟前行礼,为坟培土,让坟丘看起来更加规整,就像新坟一样。
还要烧纸钱、上供品。
供品的种类因人而异,常见的有瓜果梨桃、饺子、包子、馒头、点心之类,不管死者会不会喝酒,通常都要摆上一壶酒,斟满酒杯,洒祭一番,会抽烟的死者,还要供上一包烟卷,有其他特别食品爱好的,会供上相应的食物。
有些地方,天津,还会由死者的孙子、孙女(童男童女)绕坟正转三圈,反转三圈,这被叫做“开门”。
人们觉得这样开门后,就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诉说心事,死者也能收到晚辈们送去的祭奠品和金钱、食物等,在阴间生活富足。
“复三”的说法也较为普遍。
在怀化市,人们会在死者下葬三天后,子女们给新坟培土、祭祀,俗称“复三”。
祭毕,孝子会打雨伞,用丝帕将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背在背上,并拣坟前的土一坨,回家置于灵屋前,认为这样能让死者成为“家仙”。
在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复三”的习俗,被称为“复山”或“复丧”。
在滇中、滇南,旧时死者葬后三天,其家属、亲友需携供品到坟前祭拜,孝男孝女和主要亲属齐到墓地,杀鸡宰羊,用羊血在坟墓周围方圆几十米内画一圈圆,意为这是死者的管辖之地,接着在坟上添土。
还有一些地方有类似的习俗,但叫法不太一样。
徽州地区,出殡后第二天,掘墓人会上山添灰泥,打“雨盖”,砌坟面,堆坟顶,插旗“呼龙”,烧纸“安山”,并点明明烛才告完工,这也和其他地方的圆坟或复三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死者安葬后的一种后续处理和祭奠。
在出殡后的上坟习俗中,“烧七”的说法,从死者下葬后的次日开始计算,每逢第七日到墓地祭拜,总共有七个七,称为“七七”。
还有“百日祭”,是人死后或安葬100天后的一个隆重祭供日。
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烧周年”,古代称为“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要去坟地致祭,满三周年烧纸祭奠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按照传统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这些不同时间的祭奠活动,都体现了人们对死者的怀念和尊重,对丧葬文化传统的传承。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