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代办丧事要在门口挂什么

时间:2025-08-14 10:35:21人气:52

古代办丧事在门口挂的东西,常是为了报丧,起到为逝者引魂等作用,同时它也能体现出丧礼的庄重肃穆。

最常见的是挂引魂幡。

引魂幡是很重要的丧葬用品,人们觉得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四处飘荡,有了引魂幡就能引导灵魂,让它可以顺利跟着肉体一起下葬。

引魂幡起源于宋朝,一开始用魂帛之类的,之后演变成了幡的形式。

多数地方用一根长长的柳枝把纸帛做的纸幡挂起来,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门口,灵棚边上,直到出殡时随棺木一起下葬。

幡的颜色还会有不同的含义。

挂白幡,代表死者有儿女。

花幡由红绿相间的布条组成,意味着死者有了孙辈,大家会觉得死者很有福气。

要是挂红幡,就表明死者已经有重孙了,有的地方这种情况甚至能把丧事当作喜丧来办。

在清代,满、蒙旗人的贵族办丧事,常会在垂花门外陈设大幡等仪仗,以此表示丧礼很隆重。

这种大幡有的高达三四丈,幡的颜色通常依据丧家和亡人所在旗别决定,它的形式大多与传统戏里的大旗类似,中间挂缎绣软片,有的绣着大龙,因外边饰有下垂的彩球,叫嘟噜幡。

还有一种官衔幡,幡本身就是亡人的牌位,用金字标明死者的官衔、姓名等。

这些大幡通常立在垂花门外,有时也放在大门外八字影壁前。

依据《大清会典》记载,“旗人用丹旐,汉人用铭旌”。

丹旐起初是导引军旗,带有尾穗条,上绘龟蛇图案。

后来它成为引魂幡的一种,满族聚居区有高龄亡人可用红布做幡的习俗,就是丹旐的一种变形。

它一般一丈二尺长,长度有时也和亡人年龄有关,下坠饰黑布边角。

通常日出时把它挂在旗杆上悬出,日落取回。

铭旌多是绛色帛质,上面会写亡者的名讳、生卒享年等内容。

有的仕宦人家会把写好的冥旌用大竹竿挑在大门口,出丧送葬时,要用亭子抬着它走在最前面,借此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

除了幡类,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挂纸条报丧。

河北万全一带,人死后丧家会在门首高悬告天纸,新河地区老人丧后,除了悬纸马、纸钱、纸幡于门,还会在门壁贴“恕报不周”之类的白纸条。

北京地区有挂“挑纸钱”的习俗,按男左女右的习惯挂在街门外,其数量和死者岁数一样。

讲究的富户会请冥衣铺用秫秸裹上剪穗的白纸,上端糊“金钩龙凤”,再吊上带方孔圆钱或“车轱辘钱”的白纸长条。

经济条件差的人家直接在秫秸秆上绑一些“大烧纸”就行。

有的地方有在门口挂白灯笼的做法。

像成都地区,有的会在灯笼上一写郡号,一写“当大事”三个字,路过的人一看,便知道这家正在办丧事。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