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办丧事的规矩和讲究是什么

时间:2025-06-27 08:56:12人气:48

办丧事有许多规矩和讲究呀。

从一开始说起,在老人弥留之际,晚辈要守在身旁,这叫“送终”,是子女尽孝的重要环节。

等老人去世后,要马上为其更换寿衣,有的地方还会用白线扎腿,线的根数与死者年龄相等。

接下来就是“报丧”了。

这可不是随便通知一下就行哦,是有规矩的。

母亲去世,孝子得第一时间去母亲的娘家报丧,还要带上香纸蜡烛,到了后不能直接进舅舅家门,要先去土地庙上香烧纸。

父亲去世,去舅舅家就不用带香纸了。

报丧的次序一般是先内后外,先宗后亲,父亲去世,要先给家族里的人报丧,然后再给姑姑、舅舅、姨母等亲戚报丧。

报丧的时候不能直接说“死”字,要用“去世”“走了”“驾鹤西去”等比较委婉的说法,这是对逝者的尊重,是对孝家的安慰。

报丧之后,要把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有的地方孝女还要烧纸七刀半,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这叫“烧倒头车”。

然后孝子要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跟着痛哭,这是“送纸”,叫“报庙”。

丧事期间,灵堂的布置也很有讲究。

灵堂上方要高挂死者遗像,下面写个大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挂挽联,用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事迹。

灵堂前设供桌,上面摆放菜肴果品等祭物,两旁香烛要一直烧着。

灵柩就放在供桌后面。

灵堂门外一般会设收礼处和签到处,守灵期间,供桌上通常会有一盏“长明灯”,要时时加油,不能让它熄灭,民间觉得这盏灯象征着死者的灵魂,灯不灭,灵魂就有寄托。

守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会回家探望,子女要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现在守灵一般以三天为限,亲友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可以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进行,可以在殡仪馆租礼厅守夜。

吊唁环节。

乡亲邻里知道消息后,会买些烧纸等物品前去吊唁,吊唁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亲友到灵前吊丧,孝子要磕孝头,意思是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入殓也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哦。

小敛是为死者穿衣服,大敛是收尸入棺,民间俗称“归大屋”。

成敛前要先铺棺,然后将死者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等物,有的地方还会在死者衣袖里放2个面饼、1支九连环,叫“打狗棒”。

盖棺前,死者家属要用棉球蘸香油,擦死者口、鼻、耳、眼,然后由继承人“下扎”将棺盖钉死。

出殡就是把死者送到墓地埋葬啦。

出殡前,亲友要在灵前行礼祭奠,棺木抬出堂院后,要停放在门口外。

这时长子或其他继承人要在棺前摔碎孝盆,这个盆子摔得越碎,据说孝家的后代就越发达。

然后长子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他子女及亲友紧随其后走向墓地。

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要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

到了墓地后,先焚烧随葬品,然后落棺入穴,长子要埋第一铣土,其他人再埋土成坟,还要把招魂幡插上坟头。

下葬时,有的地方儿媳们会抢墓前一把土,叫“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先发财。

下葬之后,后续的讲究呢。

死人埋葬第3天,亲人要到坟前祭祀,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叫“为死者插房子”,还要给坟头重新填土,这就是“圆坟”。

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7天要烧一次纸,烧7次,共49天,这就是“烧七”。

其中“三七”“五七”“七七”比较重要。

烧七的日子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遇到这种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山西那边会用麻纸剪纸人,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念着提醒亡人的话语。

死者死去100天,要举行“百日”祭奠,死后一、二、三周年,都要举行仪式,儿女亲友要持纸帛、供品到坟前祭奠,还要设酒席款待亲友,这就是“做周年”。

丧服也有讲究哦。

死者的嫡系子孙要披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披麻。

死者有曾孙时,曾孙戴孝,鞋帽上会有红布条。

守孝期间,儿女一般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要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这些就是办丧事常见的一些规矩和讲究啦,不同地区会有些差异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