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到七七的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在我国传统丧葬习俗中,人去世后从一七到七七有着一系列的说法和讲究,这期间每隔七天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总共持续四十九天。
这些说法源于佛教、道教思想,民间传说等,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与祝愿。
一七也叫头七,是逝者去世后的第一个七天,被称为“离别关”。
民间认为这一天逝者的灵魂会回来向亲朋好友告别,还能认出亲人。
家人要在魂魄回来前为逝者准备饭菜,焚烧纸钱等祭祀品,之后需回避。
有些地方还会烧“梯子”形状的祭品,为逝者指引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
头七的仪式通常由逝者的儿子亲自办理。
二七是逝者去世后的第二个七天,称作“恶鬼关”。
相传牛头马面会在这一天带着逝者的灵魂离开阳间。
二七的祭祀活动相对简单,因“二七”谐音“儿七”,一般只需儿子们参加。
三七是第3个七天,叫“鸡鸣关”。
据说阴差会带着逝者到城隍庙办好交接手续后,放其回家做最后的道别,但鸡鸣前必须返回城隍庙与阴差汇合,然后踏上黄泉路,这一天也被叫做“回魂夜”。
四七即第4个七天,称为“饿狗关”。
传说这一天逝者在阴间会遇到很多饿狗,阻挡其魂魄前行。
此时家人仍需进行祭祀,为逝者祈福,希望其能顺利通过。
五七是第5个七天,被视为“鬼门关”。
这一天标志着逝者真的离开了人世,阴阳两隔。
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为隆重。
出嫁女儿通常会挑酒食回娘家祭奠,烧五盆纸花。
丧家会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长放焰口,亲朋也会携纸钱等助祭,丧家一般要办酒席招待。
六七是第6个七天,又叫“望乡关”,称“留七”。
按照习俗,祭品应由女儿制作,没有女儿侄女也可以。
民间有“说一千,道一万,单等女儿摆筵宴”的说法,体现了六七在习俗中的特点。
这一天的祭祀相对简单,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即可。
七七是第7个七天,称为“轮回关”。
人们认为逝者在这一天会进入轮回,度过奈何桥并喝下孟婆汤忘掉前世的一切。
这一天也叫“满七”或“断七”,标志着整个做七习俗的结束,家人会隆重地祭祀逝者,之后就算出了孝期,可脱下孝服恢复正常生活。
从宗教角度来看,佛教认为人死后有六道轮回,七日为一期寻求新的生缘,每隔七日举行一次祭奠仪式,帮助逝者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道教则认为生命由三魂七魄组成,人死之后,七魄会逐渐离开肉身,每一魄离开需要七天,七七四十九天七魄散尽,每隔七天祭祀一次,可让逝者魂魄得以安息。
这些关于一七到七七的说法,包含一些在现代科学看来缺乏依据的内容,但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之情,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民俗内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