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挂的东西叫什么
清明节扫墓挂的东西通常叫“挂青”“挂纸”或“压墓纸”等。
“挂青”是比较常见的叫法,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过去,因寒食禁火习俗不能焚烧纸钱,人们就用白色清明纸剪成条状纸串,挂在柳树枝或水白杨树枝上,再插在坟头,这就是“挂青”。
庄季裕《鸡肋篇》中就有“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的记载。
“挂青”前,人们会先将坟上及周边杂草清除干净,培添新土,修补坟墓垮落之处,然后才把纸串挂上去,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挂纸”也是常见称呼,它还有“压纸”“挂祖”等叫法。
关于“挂纸”的由来,有个传说:汉高祖刘邦荣归故里时,找不到父母坟墓,便掏出一张草纸对着天空祷告,结果纸落在一座坟墓上,那正是其父母安息之地。
此后,民间就效仿这一做法,在坟头上压几张草纸,表示这是有主之坟,避免坟墓成为无主荒坟。
从古代寒食节禁火时起,人们不敢焚烧纸钱,就将纸钱挂在坟头或墓树上,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挂纸”习俗。
不同地区挂纸的方式有所差异。
客家人挂纸时,会先修整墓地、擦拭墓碑,然后拿出十二小张黄色草纸,俗称“小脚”,用石块将其沿着半月形墓周压紧,这叫“十二敬神”。
若当年是闰月,还会多加一敬。
之后,取一叠黄色草纸滴上公鸡血,再置于墓头用石块压紧,使其部分悬空呈挂状,便是“挂纸”。
在湘西南一带,人们会把白纸裁成条状串联成串,垂悬于墓前,这也叫“挂青”或“挂纸”,部分地区还将其唤作“挂枪”,“枪”就是“青”的意思。
还有些地方叫“压墓纸”,人们会将长方形的墓纸两三张一叠折做波纹状,再用小石块分别压在墓头、墓碑及墓旁的“后土”上。
墓纸颜色有黄、白、红及五色(红黄蓝白黑)等,其中五色纸较为常用,寓意着子孙已祭拜过,为祖先的居处添上了新瓦。
挂纸还有“高钱”或“高千”等叫法。
有些地方的挂纸会剪成带有许多“铜钱眼”的白纸条,上面穿孔数目讲究用单数,最好是九个“铜钱眼”。
总体而言,各地对清明节扫墓所挂东西的叫法和做法略有不同,但都是清明节祭祀祖先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有标识坟墓有主、展示家族兴旺等寓意,同时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