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墓碑不写字呢
墓碑通常是用来记录墓主人信息和生平事迹的,但有些墓碑却不写字,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哦。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有些是墓主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来描述。
就像东晋“淝水之战”的主将谢安,他指挥这场战役击败了苻坚,巩固了东晋江山,功劳实在是太多了,所谓“丰功伟绩不胜纪”,人们觉得任何文字都无法完全展现他的功绩,就不刻字了,让后人自己去体会他的伟大。
还有人认为,汉武帝曾立过无字碑,谢安的无字碑是有所师承或借鉴。
而对于一些品行恶劣的人,会出现墓碑无字的情况。
南宋的秦桧,他陷害忠良、瞒上欺下,做了太多坏事,遭人唾弃,死后根本没人肯为他代写碑文,他的墓碑也就没有字了。
明朝的方孝孺也是类似情况,他因不肯为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诏》,被夷灭十族,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墓碑也无人敢为其刻字,说人们认为他的事迹难以用文字去表述,毕竟涉及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残酷的刑罚,干脆就不刻字了。
在古代帝王陵墓中,有不少无字碑呢。
像武则天的乾陵就有一块无字碑,关于这块碑为什么不写字,说法可多了。
有人说武则天自认为功高德大,政绩不是文字能表达清楚的,立了无字碑。
也有人觉得她功过参半,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干脆就让后人去评说,碑上不刻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传统观念女人不能做皇帝,唐中宗李显不知道该如何撰写碑文来评价她,加上李显曾被废而复立,对武则天心怀怨恨,就故意让碑无字来让她难堪。
当时政局动荡,人们没时间去关注刻碑这件事,后来关于武则天的争议又越来越多,刻字的事就一直拖着,最后不了了之了。
明十三陵中也有很多无字碑。
嘉靖皇帝曾下令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增建神功圣德碑,还在长陵陵宫内为成祖修建了圣绩碑亭及石碑。
礼部尚书严嵩曾上奏请嘉靖皇帝亲撰碑文来记述列圣功德,但后来碑文一事却没了下文。
有一种推测是,仁宗撰写的长陵神功圣德碑文已经把明成祖的功德推崇到了极点,嘉靖皇帝很难写出比这更好的颂词。
嘉靖对其他一些皇帝的情况了解有限,要从堆积如山的案卷中查阅资料来撰写碑文,他也没那个时间。
像英宗政绩不佳,有丧师土木堡等不光彩的事,为他写碑文还得“为尊者讳”,实在不好下笔。
嘉靖皇帝以兴王世子入承大统,和孝宗皇后张氏有矛盾,引发了“大议礼”事件,他不愿为孝宗撰写赞美的碑文,但从礼制角度又不能只写部分皇帝的碑文,最后这些碑都成了无字碑。
后面的永、昭、定、庆、德五陵也就跟着沿续了这种做法,碑前都竖起了无字的神功圣德碑。
除了这些历史名人的情况,一些普通墓葬的墓碑不写字,是墓主生前有特殊的意愿,有些人看淡了生死和名利,觉得不需要在墓碑上留下什么文字,一切都随时间去吧。
也有是墓主的家人出于某些考虑,经济困难,没钱请人刻字,是家人认为墓主的生平比较平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录的,是家人情感上过于悲痛,不忍心去撰写碑文回忆往事,就没有在墓碑上刻字。
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会导致墓碑无字。
有些古老的墓碑原本是有字的,但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自然因素,战争、人为破坏等原因,文字逐渐剥落、模糊不清,最后就变成无字碑了。
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的晋阳城南介子推祠的石碑、九嶷山大舜庙前的石碑,就是“文字剥落”“文字缺落”而无字的。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