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烧纸祭祀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时间:2025-05-20 13:40:37人气:49

烧纸祭祀这习俗在中国可有年头了,具体啥时候开始的,还真不太好精确说。

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是,这习俗至少能追溯到汉代。

汉代的时候道教兴起,大家都挺信神仙那一套,祖先崇拜的观念也跟着发展起来。

那时候的人觉得祖先的灵魂得吃饭、得花钱,就通过烧纸钱、纸衣、纸马这些东西,想让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

《后汉书》里就有记载,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烧纸祭祖了,这么看,烧纸祭祀在汉代就已经有了。

也有其他说法。

有人觉得这习俗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通过火祭求祖先保佑。

可这说法没太多考古证据,不太能让人完全信服。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对烧纸祭祀的发展可有不小作用。

纸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越来越便宜,为烧纸祭祀提供了物质条件。

民间有个传说,蔡伦的哥哥蔡莫造纸技术不太好,造出来的纸卖不出去。

他老婆慧娘就想出个主意,她假装死了躺棺材里,让蔡莫和孩子在旁边哭,还烧他们造的纸。

然后慧娘突然在棺材里“活”过来,说自己在阴间被阎王派去推磨,家里烧纸送钱来,给了小鬼和阎王,才被放回来。

这故事一传开,大家都信了,就开始买纸烧给已故亲人,这纸就好卖了。

这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也能说明造纸术和烧纸祭祀习俗之间有联系。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的火葬习俗传进来,和咱们本土“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一结合,人们就觉得烧纸钱能通过烟火把钱送到阴间,就更愿意烧纸了,烧纸这习俗也就慢慢流行起来。

到了唐代,烧纸祭祀可就更厉害了,都成了国家法定的祭祀仪式。

皇帝为了弘扬孝道,专门颁布了《焚纸令》,规定了烧纸钱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从唐代诗人张籍写的“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这句诗里,能看出那时候寒食节送纸钱的风气有多盛,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烧纸钱。

宋代的时候,烧纸祭祀就更普遍了,不光祭祖,祭神明、土地公啥的也都烧纸钱。

人们觉得烧纸钱能让死者在阴间过得好,还能保佑家人平安、事业顺利。

这时候送纸钱的方式也多了,除了烧,埋和挂。

像庄绰在《鸡肋编》里说“每寒食日上冢,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就是说寒食节上坟,有的人不烧香,把纸钱挂在坟头的树上。

要是人在外地回不去,就登山到高处,往空中抛撒冥币,叫“擘钱”。

那时候用纸做冥器也流行起来了,专门卖纸冥器的“纸马铺”。

明清时期,烧纸祭祀就完全成了传统。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里写“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说的就是清明节扫墓,人们又是除草添土,又是焚烧冥器纸钱,要是坟头没纸钱,那就是没人祭扫的孤坟。

到了清代,除了白纸钱,还出现了五色纸钱。

像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说“以五色纸钱制成幡盖,陈于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就是说用五色纸钱做成幡盖,放在墓左边,祭祀完了,子孙在墓门外把它烧掉。

烧纸祭祀从汉代开始,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慢慢就成了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好多地方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这些传统节日,先人的忌日,都还保留着烧纸祭祀的习俗呢。

现在提倡环保,有人觉得烧纸不太好,但是这习俗流传这么久,在很多人心里还是很重要的,大家就想通过烧纸这种方式,跟逝去的亲人说说话,表达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