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死后祭奠日期不可忽略的是几七

时间:2025-07-29 11:44:46人气:27

人死后祭奠日期中,有几个“七”是比较重要、不可忽略的。

这些“七”的祭奠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各地虽有些差异,但总体上都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祝愿,蕴含着人们对生死轮回等观念的理解。

“头七”。

“头七”也叫“一七”,是人死后的第七天。

按照传统说法,这时逝者刚离开人世不久,其灵魂会在这一天回到生前居住的地方看看。

丧家会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会设灵位、供木主,然后上香叩拜,还要烧纸箱焚楮镪,就是烧纸钱之类的东西,有些地方还会请僧道诵经、拜忏,希望能为逝者祈福。

家人在这一天通常会格外庄重,怀着悲痛又期待的心情,觉得逝者的灵魂或许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

“三七”。

“三七”也被叫做“散七”。

这一夜,孝子要擎着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有的是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然后在家中设奠祭祀。

选择三岔路口,有一种说法是这里是阴阳两界的交汇处,便于逝者的灵魂听到呼唤。

这个仪式体现了家人对逝者的牵挂,希望能将其灵魂接回,让他知道家人没有忘记他,家中仍有他的位置。

很重要的“五七”。

在整个七七四十九天的祭奠中,“五七”的祭仪尤为隆重。

丧家会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焚楮烧纸,还会请僧人、道士放焰口,这是一种佛教和道教中超度亡灵的仪式,据说可以让逝者在阴间免受饥饿之苦。

亲友们也会携纸钱、锡箔元宝等来助祭,丧家通常要办酒席招待众人。

有的地方还会扎纸扎,楼阁房宅,里面放着锡箔元宝,金山、银山,山上装饰着草木鸟兽等,然后在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认为这样逝者在阴间就能拥有富足的生活。

还有的地方,这天出嫁的女儿会挑酒食回娘家祭奠,还要请僧道念经,称“施饭盒”。

“五七”如此受重视,是人们觉得经过一段时间后,逝者在阴间的生活逐渐稳定,此时隆重祭奠,让他更好地安顿,表达了家人对他深深的眷恋和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的祝愿。

再就是“七七”,叫“满七”或“断七”。

祭过“七七”,整个烧七的仪式就基本完成了。

丧家会举行隆重的祭奠,亲友们会前来焚楮纸,有人会到坟前拜祭。

祭毕,孝子会烧孝鞋、丧杖等物,并撤掉灵堂。

这一天请僧道建坛祭祷后,烧七礼仪就算尽到了,也叫“尽七”“封七”。

“七七”之后,孝子就可以“剃头”“修面”,能到亲友家作客了,意味着从丧事中逐渐走出,生活慢慢回归正常。

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祭奠,是家人与逝者在某种意义上的正式告别,从此将逝者铭记在心中,带着对他的思念继续前行。

除了这些,“二七”“四七”“六七”通常祭礼从简,家人一般会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不同地区也有差异,在浙江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女婿要做“六七”,而在杭州地区则是女婿操办“五七”。

还有“犯七”的说法。

死者是初七、十七、二十七死的,就称犯七。

传说犯七对去世的亲人不好,在阴间会有灾难,生者要为亡者避灾,举行“浇七”的仪式。

“浇七”要在犯七的头天下午,用无根水来浇,就是从井中取一桶水,但不能让水桶沾地,取出后一直不停地提到坟墓前浇洒。

这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也体现了家人对逝者的关爱,希望能为他消除一切不利。

这些不同的“七”日祭奠,是中国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情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方式,历经岁月传承,至今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相关习俗。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