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圈上写一个奠字
花圈上写“奠”字,是“奠”字有设酒食以祭的意思,特意向死者备置供品以致敬礼。
“奠”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它的字形像是把酒坛放在地面上,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地神。
“奠”字上部是“酉”字,“酉”初文为酒坛形状,代表酒、酒坛,下部的“一”表示地面,后来“酉”字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表示坛壁上的纹饰。
也有人说“奠”字下面是“大”,人的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体现了“死者为大”,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在古代,人们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
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诸事仓促,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就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
《礼记》中有两篇叫做《士丧礼》和《既夕礼》,记载了人死亡到下葬之前的所有祭祀活动,它将所有的悼念祭祀活动,都称为“奠”。
“奠”指的是下葬之前的祭祀活动。
花圈一般在葬礼上敬献,属于下葬前的祭祀活动,花圈上写“奠”字,既符合字的古意,符合奠礼的礼法。
在古代,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就用“奠”这种方式。
现在我们看到花圈上的“奠”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当亲朋好友看到花圈上的“奠”字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逝者的音容笑貌和生前的点点滴滴,从而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哀思。
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生者与逝者,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息,让生者的哀思得以寄托。
“祭”和“奠”是有区别的,“祭”字更多用于庄重、神圣的宗教仪式,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敬,而“奠”字则更多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场景会更加的固定和明确。
逝者下葬之前要用“奠”,下葬之后要用“祭”。
花圈上通常写“奠”字而不写“祭”字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