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衣节祭奠亲人是哪一天

时间:2025-07-04 10:25:24人气:48

寒衣节祭奠亲人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俗称“秋祭”或“鬼头日”,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这个节日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周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在古代,十月初一曾是个很重要的日子。

春秋时期的燕国,曾将十月初一定为岁首,就相当于现在的春节。

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会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后,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从那时起,就有了在这个时节缅怀逝者、表达敬意的相关活动雏形。

到了唐朝,唐玄宗天宝二年间规定每年九月初一为寒衣节,朝廷正式承认了寒衣节的存在,这也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九月尚未进入寒冬,到了宋朝,寒衣节的时间就被推迟到了十月朔日,就是农历十月初一。

像《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古籍都准确记载了寒衣节在农历十月初一,从那时起,民间就开始在这一天祭祖,为先人烧纸烧衣了。

选择在农历十月初一祭奠亲人,是这个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农历十月,意味着寒冬即将来临,人们会在这个时候穿上新衣来抵御寒冷。

人们担心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会受冻,于是就有了为他们送寒衣的习俗,希望逝去的亲人也能有温暖的衣物过冬,这是人们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

寒衣节的主要活动就是“送寒衣”,人们会准备好五色纸做成的衣、帽、鞋、被等纸制品,供品,前往祖先坟墓前祭奠。

在坟前将供品摆好,点燃香烛,一家人轮番举行跪磕仪式,然后将冥币及纸做的衣物等烧掉,以此来表达对亲人的缅怀之情。

没有墓地,远离墓地,人们会在十字路口烧寒衣和纸钱。

还有的地方会改烧寒衣为“烧包袱”,就是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然后焚烧,认为这样就能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收到这些“财物”和衣物。

除了烧寒衣,寒衣节还有一些其他习俗呢。

吃面条,最初的面条是饼状的,不同地方的人会吃阳春面、荞面等各种面条。

在江苏地区,人们会吃红豆饭来悼念一位因与地主抗争而惨死的放牛娃。

在河南洛阳地区,有“十月一,油唧唧”的说法,说的就是寒衣节要包饺子吃。

南方地区还有吃糍粑的习俗,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俗语。

如今,时代在发展,很多传统习俗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寒衣节在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祭奠亲人的传统,依然在不少地方保留着。

它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表达孝道和亲情的重要体现。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