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埋了30年还有骨头吗为什么
棺材埋了30年是还有骨头的,也不一定,这得看好多因素呢。
先说说为什么有有骨头吧。
人死后,身体会慢慢分解,骨头相对来说比较难烂。
骨头主要是由钙质等矿物质组成的,这些成分比较稳定。
通常情况下,尸体被埋进土里,大概8到9天后就开始腐烂了,过两个多月就会变成白骨。
但这只是肉体变成白骨的时间,骨头要完全消失可没那么快。
一般的成年人骨骼,头骨、牙齿和大骨,都不是很容易被腐蚀的。
要是埋葬的地方条件合适,比较干燥,那骨头就更有保存下来了。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细菌和微生物可是会分解尸体和骨头的重要因素呢。
像在一些沙漠地区,气候非常干燥,尸体就算没有棺材保护,都保存很长时间,甚至变成木乃伊。
用棺材下葬,地理位置不是那种常年潮湿、雨水多的地方,30年后有尸骨的性就更大了。
棺材就像是一个保护壳,把尸体和外界环境隔开一部分,减少细菌、虫子这些东西对尸体的影响。
古代那些大户人家用的厚棺材,密封得严实,又埋得深,把尸体保存很长时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都埋了2100年了,挖出来的时候皮肤还能按出坑,关节能活动呢。
再说说土壤的影响。
土壤是中性的,那对骨头的保存比较有利,骨头可以在这样的土壤里存在很长时间,甚至上千年。
就像2012年英国莱斯特市在停车场底下挖出的理查三世的尸骨,他是1485年死的,都埋了500多年了,考古学家还能从他大腿骨里提取出DNA呢。
有很多情况会让棺材埋了30年后没有骨头,只剩下很少的骨头残渣。
埋葬的地方水汽很大,比较潮湿,那就会加速骨头的腐烂。
潮湿的环境适合细菌、蛆虫这些东西生长繁殖,它们会加快对尸体和骨头的分解。
要是土壤里微生物很多,有机质也丰富,那尸体和骨头的分解速度也会变快。
棺材质量不好,漏风进水,被虫子钻了洞,那也会让尸体和骨头暴露在更恶劣的环境里,加速腐烂。
像有的地方土壤酸性比较强,酸性物质会和骨头里的矿物质发生反应,慢慢地把骨头溶解掉,时间长了,骨头就没了。
像河南安阳挖出的商朝古墓,里面的骨头都成渣了,就是那里的土壤是酸性的。
尸体入葬前的处理方式也会影响骨头的保存情况。
要是尸体经过了特殊处理,用了防腐剂,进行了一些能减少细菌的处理,那骨头保存下来的性就大一些。
但尸体没有经过什么处理,就直接下葬了,那分解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棺材埋了30年有没有骨头,得综合考虑好多方面的因素,埋葬地点的环境、土壤条件、棺材的情况,尸体入葬前的处理等等。
不同的情况,结果会很不一样。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