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走了多久出殡好一点
老人家走了之后多久出殡,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和讲究。
常见的出殡时间是在老人去世后的3天、5天,7天。
在过去,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停尸的习俗,人死后会在家中停放三、五、七天不等。
这是传统观念认为,逝者的灵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离开尘世,家人也需要在这段时间内筹备悼念事宜,准备供品、布置灵堂、通知亲朋好友等。
有些地方讲究“热丧热埋”,会在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天就出殡。
在一些农村地区,老人是在凌晨十二点前去世的,第二天就可以出殡;
但凌晨十二点后去世的,就要第三天出殡。
还有一些地方的习俗会根据老人的婚姻状况来决定出殡时间。
有的地方老人还有老伴健在,就只能选择农历单日子出殡;
已经没有老伴,日子就可以随便选。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方大部分地区习俗要求卯时出殡,就是早晨五点到七点。
卯时天刚亮,太阳还没出来,这是一天的开始,预示着逝者的新生。
按民俗文化的人鬼说法,人活动在白昼,鬼活动在黑夜,太阳一出,鬼就散形了,天刚亮出殡,逝者的魂随棺走,不至于留下来祸祟家人。
同时,早晨出殡,对别人的影响也较小,丧事操作也较为便利。
有一些特殊情况会影响出殡时间。
有些地方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
像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
老人在忌月去世,那就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
再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
而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
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
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
还有一点要考虑的是,现在推行火化,而殡仪馆的业务安排也会对出殡时间有一定影响。
殡仪馆比较忙,需要排队等待火化和安葬的时间,这也会导致出殡时间有所延迟。
老人家走了之后多久出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习俗、家庭的情况,殡仪馆的安排等多方面因素。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