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的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出殡也被叫做“出山”,它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将逝者的灵柩从家中或停灵的地方搬运到安葬地点的过程。
在出殡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这叫做“开殃榜”。
然后要进行辞灵仪式,还要装“馅食罐”,就是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
“扫材”,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有“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时候,程序也比较复杂。
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品,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孝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送葬队伍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
准备妥当后,就可以起杠了。
伴随起杠,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叫“吉祥盆”。
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
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一些礼仪,扬纸钱,就是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还有路祭,就是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会因地域、文化、家庭观念,现代文明的发展等因素而有所变化或简化。
现在很多地方出殡会采用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使用花圈、鲜花来代替一些传统的纸钱等物品,送葬队伍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繁琐。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出殡都是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是活着的人对逝者的一种告别方式。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