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后是不是就不能收礼金了
出殡后能不能收礼金,这个问题还真没有一个一刀切的答案,它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习俗,甚至不同家庭观念里,都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和做法。
从传统习俗来讲,很多地方都有出殡后不再收礼金的讲究。
在过去的丧葬礼俗里,出殡标志着丧事的一个重要阶段走向尾声。
主家把逝者送出家门前往安葬地,这时候相关的丧仪布置,账桌、写有挽联的地方、灵棚等都会被撤掉,就意味着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活动,自然也不会再收取礼金了。
为啥会这样呢?有一种说法是,出殡后再收礼金,有着 “重丧” 的寓意。
啥叫 “重丧”?就是好像在暗示主家又会有丧事发生,又要有人离世,这不管是对办丧事的主家,还是送礼金的人,都是特别忌讳的事,大家都不希望这种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
在不少农村地区,大家祖祖辈辈都遵循这个规矩,要是哪一家出殡后还收礼金,就会被周围的邻居议论,觉得这家人不懂老祖宗传下来的礼数,没按规矩办事。
从情感和心理层面看,办丧事的时候,家属本身就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精神和身体都承受着很大压力。
出殡后,他们也想慢慢从这种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这时候还有人来送丧礼金,就很容易再次勾起他们对逝者的思念,让伤心的情绪又涌上来,对他们平复心情、恢复正常生活不利。
丧事期间,家属要操办很多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出殡之后也都累坏了,就想好好休息休息,不太愿意再被这些人情往来的事情打扰。
你想想,刚经历了那么多事,好不容易能喘口气,谁还想接着应付新的事务呢?
再从传统观念对红白事的区分来讲,白事和红事在大家的认知里是完全不同的。
红事,结婚、生孩子、乔迁新居这些喜事,要是有人各种原因当时没赶上送礼,过后再补上,大家一般都能接受,红事本身就是图个热闹、喜庆,补礼也算是延续这份喜悦。
但白事不一样,白事更强调在特定的时间内,亲友们亲自到场,给逝者送上最后的一程,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对家属的关怀慰问。
按照传统,大家都觉得在出殡前,就是丧事操办期间,把礼金给到主家,才是最合适的。
在出殡后才送,就好像违背了这种传统的情感表达和礼仪规范。
以前,人们要是知道有亲友家办丧事,都会提前安排好时间,哪怕路途遥远,会想尽办法赶过去,就是为了在恰当的时间表达自己的心意,而不是等到事后用礼金来弥补。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特殊情况和不同的做法。
有的亲友一些客观原因,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及时赶回来,临时遇到突发状况实在抽不开身,没能在出殡前参加葬礼并送上礼金。
等他们事后知道了,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主家的情谊,还是想送点礼金表示一下。
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的主家也会酌情考虑收下。
毕竟人家不是故意不送,而是有不得已的难处,现在补上也是一份心意。
在一些城市里,大家的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这种出殡后补送礼金的情况会相对多一些。
现在通讯发达了,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送礼金也很方便,这也让这种事后补礼的行为变得更常见。
还有一些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对传统习俗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了。
大家更注重实际情况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只要送礼金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关心,就算出殡后收礼金,不会被过多指责。
但是,在很多比较传统的家庭和社区,一些农村地区,依然会严格遵循出殡后不收礼金的规矩,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他们对传统怀着敬畏之心,不想轻易打破。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