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几天出殡的风俗有哪些
在山东,出殡的时间和风俗各地有些不一样呢。
先说时间吧,一般是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三天出殡,金乡那边,通常就是死后第三天成殓,然后出殡。
也有些地方会根据具体情况有变化,说要等远方的亲人回来奔丧,就会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但一般也不会太久。
再说说出殡前的一些风俗吧。
老人一去世,首先得守灵。
孝子和孝女得在逝者旁边,不能坐凳子,高处,得在地上坐着,蹲着,要日夜都在,不能离开。
逝者头前要放一盏“长明灯”,让它一直亮着,还要放些祭果、薄饼,一个瓦盆。
这个瓦盆底部得钻眼,钻几个眼是根据家里儿女的多少和年龄顺序来的。
孝子孝女要不断在这个盆里烧香烧纸。
盆子旁边还有个碗,叫“遗饭碗”,孝子孝女吃饭前得先往这碗里添点饭,出殡的时候要把这碗放到篮子里,带到老人坟头上。
守灵的时候,孝子孝女不能吃荤食,只能吃馒头、豆腐这些素食。
入殓,这也是出殡前很重要的一步。
入殓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就是给死者换衣服,“大殓”是把死者放进棺材。
入殓的时候,先在棺底铺一层薄薄的石灰,再按死者年龄撒一些钱币,还要把五谷撒进棺材里。
然后孝子孝女用干净棉絮蘸水给逝者擦洗面部,再慢慢把逝者放进棺中。
放进去后,儿女们要围着棺材看亲人最后一面,看完就大哭一场,这入殓的流程就算结束了。
入殓的时候有属相犯忌的说法,有些属相的人不能在这个时候见到逝者,得注意一下。
接着说出殡当天的风俗。
午饭后,主持人大喊一声,村里的邻居和朋友就会来抬棺出正屋门。
这时候送殡的亲友都聚在一起,哭喊一片。
送葬队伍出发前,主事者要把瓦盆用力摔破,拿着放有遗饭碗挎篮的孩子在前面引路,后面跟着吹班还有旗牌执事。
男眷和女眷要按一定位置站好,坐车。
孝子得拿着引魂幡,披麻戴孝,按照长幼顺序排好,用白布拉着灵。
其他亲属朋友就按照辈分排在后面。
主持人会把一根柳木棍子送到长子手中,长子按照一定动作方向大喊三声,然后会昏厥,主事者在旁边搀扶着。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村了。
出殡路上也有讲究,送葬队伍要撒“买路钱”,就是纸钱,意思是给沿途的鬼神“买路”,让逝者能顺利通过。
到了墓地后,要是土葬,就把棺木放到墓穴中,让死者的儿女调整好朝向,再在棺前放长明灯,棺材上还要放一种叫“阴阳瓦”的瓦片,上面写着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
孝子得绕墓穴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向墓穴扔土,还要烧“回头纸”,再向乡邻朋友叩首表示感谢。
亲人散开后,要赶紧把孝服脱掉回家。
乡邻们就把死者掩埋好,堆好坟头。
火葬,到达火葬场后,先办理相关手续,把逝者遗体火化,家属在等候区等着,火化完领取骨灰,再把骨灰盒安放在墓穴,骨灰堂等指定位置。
安葬后的第三天,亲属还要到墓地为新坟添土、修整,这叫“圆坟”。
圆坟时,要在坟上压一些纸钱,摆上供品,进行祭拜。
在之后的日子里,“头七”(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天)、“三七”、“五七”、“七七”,百日、周年这些时间节点,亲属都要到墓地,家中进行祭祀,缅怀逝者。
这些就是山东出殡的一些常见风俗啦,不同地方在细节上会有些不一样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