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出殡后做剃头仪式的是谁
在广西农村,出殡后做剃头仪式的人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忻城等地的壮族,满36天守灵后会请来道公,施法念经,然后请女儿女婿等来做“剃头”仪式。
这里让女儿女婿来做剃头仪式,和他们在家族中的角色有关,女儿是死者的直系亲属,和父母感情深厚,而女婿作为外姓人,在一些习俗中也被视为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参与剃头仪式,或许是象征着对死者的一种告别和尊重,有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得到亲人关怀的寓意。
在南宁的壮族,人死后是由家中的男人们为男性死者剃发,妇女死者则留发。
这里说的剃头是在人去世后入殓前进行,不是出殡后。
他们用柚子叶煮水,由亲生儿女为死者洗身,然后男人们为死者剃发,这是为了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
这种做法体现了对死者的敬重,希望他们在离世后能以较好的形象面对另一个世界。
对于瑶族来说,成年人去世,男性,入殓前须有亲友为其剃头;
属女性,则须由亲友为其梳头。
这里没有明确指出是出殡后,但一般也是在丧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瑶族让亲友来做这件事,是基于亲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死者的熟悉程度,他们来为死者剃头或梳头,是一种送别和关怀的表现,让死者在离开时能保持相对得体的形象。
在广西桂中地区的壮族,出殡前,就是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火带路,孝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回来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还要洗头、剃头戴帽;
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
这同样是为了让死者以干净、整洁、体面的状态前往另一个世界。
广西农村不同民族和地区关于出殡后或丧葬过程中的剃头仪式,在执行者和具体时间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关怀,让死者体面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都是当地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的理解和对逝者的情感。
像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通过这些仪式,让死者在阴间过得更好,能让生者的心灵得到慰藉,觉得自己为死者尽了最后的心意。
这些习俗往往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大家都遵循着这些规矩来操办丧事,是对祖先和传统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孩子们从小就看着长辈们这样做,等他们长大了,会按照同样的方式去为逝去的亲人操办丧事,这样一来,这些习俗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当地的农村社会中延续着。
这些习俗也和当地的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等有一定的关系。
像壮族、瑶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信仰和传说,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而这些剃头、洗身等仪式,就是为了帮助死者更好地完成从阳间到阴间的过渡,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顺利生活,不被一些不好的东西干扰。
同时,这也是一种家族和社会凝聚力的体现,在丧葬过程中,家族成员和亲友们共同参与各种仪式,一起为死者送别,让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感受到家族和社区的温暖。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