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了摔盆有什么说法
老人死了摔盆是汉族及满族等的丧葬风俗之一,叫“摔丧”“摔大盆”等。
这个习俗有着丰富的说法和寓意。
从起源方面来说,有一种传说跟范蠡有关。
范蠡擅长烧制陶器成了富豪,他想把毕生学问传给别人,就拿出一个瓦盆问大家他死后陶器该由谁继承。
大家的回答他都不满意,直到一个青年说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砸掉。
范蠡很高兴,就把遗产交给了这个青年。
后来范蠡去世,青年在葬礼上摔碎了瓦盆,这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在传统观念里,摔盆和逝者去阴间的经历有关。
传说人死后灵魂要经过黄泉路,到奈何桥,桥上有孟婆,孟婆会给亡魂喝孟婆汤,喝了就能忘却前世投胎转世。
而摔碎的盆就是给孟婆盛汤的,叫“阴阳盆”。
要是没有这个盆,亡灵就没法喝孟婆汤,会成为孤魂野鬼。
家属要在葬礼上摔盆,帮助逝者完成这个步骤。
很多瓦盆上还会打孔,有些地方会在瓦罐上打七个孔,和“人有七窍”的说法相符。
这是希望孟婆汤能从孔中流出,让亡灵不忘世间亲人,来世也许还能再续前缘。
北方有些地区还会在瓦盆中放入五谷杂粮,意思是逝者在地府不会饥饿;
江南水乡则会在盆中放几枚铜钱,希望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有钱花。
关于谁来摔盆,有讲究。
一般优先是嫡长子,嫡长子不在,就由嫡长孙来,再没有就依次是嫡次子、嫡子嫡孙、庶出子孙等。
要是死者没有儿无孙,就得由同族男性来举行,即使是亲生女儿也没资格,但女儿可以指定一个继承者摔盆,这个继承者能以摔盆者的身份继承死者全部财产。
这是受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观念影响,遵循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原则,体现了摔盆可以确定继承权,在家庭中的地位。
摔盆的时候,要求越碎越好。
一方面是“碎碎”谐音“岁岁”,有“岁岁平安”的意思,是一种吉祥的祈愿。
另一方面,老辈人说把瓦盆摔得稀巴烂,寓意着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代表着与生死轮回的某种“了断”。
据说摔得越碎,逝者在地府的“阴阳盆”就能更为完整。
在一些地方,摔盆时在盆下垫块砖的习俗。
这跟诸葛亮吊唁的传说有关,据说当时东吴在瓦盆底下洒了动物油膏想烧死诸葛亮,诸葛亮让赵云在盆下悄悄垫了一块砖才保住命。
去世的是高寿老人,属于“喜丧”,这块砖就被称为“借寿砖”。
摔盆之后,很多家属会赶紧找这块砖,小心翼翼地带回家,当成宝贝一样看待。
从文化意义上看,摔盆仪式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孝道文化的体现。
长子摔盆,象征着家族责任的正式传递,意味着他要成为家族新的支柱。
同时,摔盆也给生者提供了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
在葬礼上,摔盆环节往往是情绪最激烈的时刻,执行者用力摔盆,把内心的悲痛、不舍等情绪通过肢体动作释放出来。
人们相信只有瓦盆彻底碎裂,逝者才能真正放下尘世牵挂,安心离去,这也给生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让他们觉得自己尽到了最后的责任。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