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为啥要烧纸和纸钱
咱先说,人死了烧纸和纸钱这个事儿,由来可久了,好多人都这么做,它背后是有不少说法和讲究的。
从传统观念来看呢,人们一直觉得人死后灵魂不会消失,而是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就像咱们活人有阳间,他们有阴间一样。
在那个阴间世界里,逝者也需要像在阳间一样生活,得有衣食住行,甚至还得交税纳贡啥的。
人们就想着通过烧纸和纸钱,给逝者送去在阴间生活所需的钱财,让他们在那边能衣食无忧,过得好一点。
这就好比咱们在阳间,没钱就没法生活,没法买东西,逝者在阴间也得有“钱”才能生存呀。
再说说这烧纸的习俗是咋来的。
有一种比较流传的说法是在东汉时期,蔡伦靠改良造纸术发了大财,他哥哥蔡莫也想学造纸术赚钱,可他技艺不行,造出的纸质量太差,卖不出去。
这时候呢,蔡莫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她假装自杀,在丧礼上蔡莫就拿自己造的劣质纸张烧给妻子。
结果呢,“死去”的妻子突然从棺材里“复活”了,还说蔡莫烧的纸钱贿赂了阴间官员,她才能起死回生。
周围的人一看,都信以为真,就纷纷买蔡莫的劣质纸张去烧给亡灵,希望自己的亲人死后也能被救赎,从这以后,烧纸钱的习俗就慢慢流传开了。
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它也反映了当时古人普遍相信阴间世界存在,死者在那边也需要金钱的想法。
在古代,人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孝道特别重视。
好多朝代都把孝廉等品德和读书人的仕途联系起来,要是对先人死后不敬,舍不得供奉,会被看作是不孝,甚至还被认为会触怒上苍,招来灾祸。
古人对于逝者的殡葬和供奉就格外用心,烧纸和纸钱作为一种对逝者的供奉方式,就一直被保留下来了。
这也是一种表达对逝者思念和尊重的方式,子女们烧纸钱,是想着让父母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这背后是满满的爱和不舍之情。
从宗教方面来看,佛教讲六道轮回,人去世后,灵魂会根据生前的业力在六道中流转。
在从这一世到下一世的过渡阶段,有一种说法是灵魂处于一种类似等待判定、等待合适投胎机缘的状态,这个时候烧纸钱,有人觉得能给处于这个过渡状态的灵魂提供帮助,是用于他们在这个特殊阶段的“生活所需”。
还有些人觉得,要是生前做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按照业力推断会堕入饿鬼道,饿鬼道的众生饱受饥渴之苦,烧纸钱是希望能缓解自己去世的亲人在饿鬼道的痛苦,让他们有“钱”去获取一些缓解饥渴的“资源”。
这只是民间一些比较通俗的理解,和佛教严谨的教义还是有一定偏差的,佛教主要还是倡导通过修行、做善事等来改善来世命运。
道教呢,有三魂七魄的说法,其中一魂为地魂,人死后,地魂会留在墓地附近守护。
人们在墓前烧纸钱,很多时候是觉得这些纸钱是烧给地魂的,让地魂在守护墓地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经济支持”,维持其在这个特殊状态下的“存在”,并且通过接受子孙后代的祭祀,继续和阳世保持一种联系,庇佑后人。
道教也有阴间的概念,阴间就像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有各种管理机构和不同层次的“生灵”。
烧纸钱就好像是给阴间的亲人送去生活物资,让他们在阴间能够过得好一些,可以用来打点阴间的小鬼、差役等,确保亲人在阴间的行程、生活等不受到过多刁难,顺利通过各种“关卡”。
在很多民间传说和传统观念里,人死后灵魂并不会马上进入轮回,而是会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暂居一段时间,这个地方是模糊的“阴间”,是与人间有某种联系的“过渡空间”。
在这段时间里,灵魂也需要像生前一样有物质上的供给,烧纸钱就是为了给这些暂未轮回的灵魂提供他们所需的东西,买食物、衣物等生活用品。
亲人通过烧纸钱的行为,在心理上感觉和暂居在那个空间的灵魂有了一种沟通和联系,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
人死了烧纸和纸钱这个事儿,从科学角度看,确实没有证据证明轮回存在,没有实际通道能让纸钱送到所谓的“接收者”那里。
但它就是一种基于文化传承和人类情感需求的行为,给生者带来心理上的慰藉,让人们感觉好像在和逝者进行某种交流,表达对逝者的思念、缅怀之情,对家族延续等方面的重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