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后一个月去烧纸叫什么
老人死后一个月去烧纸通常叫“五七”烧纸。
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从老人去世那天算起,每隔七天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一共要进行七次,这被俗称为“烧七”,叫“做七”“斋七”或“守七”。
“五七”就是第五个七天,就是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
传说中,死者在“五七”这天才会知道自己已经离世。
此时,亡灵会回到阳间的家中“省亲”,与家人做最后的告别,之后便会去投胎或前往阴司居住。
乡下有种说法,人刚去世时,魂灵浑浑噩噩,没有离开身体,没意识到自己已死,过了一个月左右,魂灵才发现身体里的骨头都松开了,无法再起身,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死亡,于是会爬出坟墓,回家看看亲人。
“五七”的祭奠活动通常格外隆重。
家人会提前准备好丰富的祭品,一般有饭菜、水果、点心等,摆放在灵堂或墓前,还会倒上酒和茶,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
除了食物祭品,还要焚烧亲友为亡者准备的纸人纸马、灵屋花轿、城垣桥池等纸扎物品,用火纸做成的“包袱”。
据说这些纸扎物品焚化后,死者在阴间就能拥有相应的东西,有房可住,还能有交通工具等,过上“好日子”,这个过程也被叫做“化库”。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纸糊的家电等现代物品也常被焚化给逝者,希望他们在阴间也能享受现代生活。
仪式方面,有些地方讲究要在灵堂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就像逝者生前在家吃饭一样,还要在其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睡过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仿佛是为其回家后的休息做好准备。
到了晚上,有的地方会有召唤亡灵的仪式,大儿子要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几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声呼喊逝者的称呼,如“爹爹你回来啊”之类的话语,而其余家人则要在梯子下跪成一排,一边哭一边叫,以迎接亡灵归来。
亲友们通常也会在“五七”这天前来吊祭,他们会带上纸钱、祭品等,向逝者表达哀悼之情,同时也是为了安慰逝者家属。
丧家一般会准备酒席招待前来吊祭的亲友,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品德风范。
不同地区对于“五七”烧纸的具体习俗和仪式会有些差异,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缅怀逝者、希望逝者在阴间安好,让生者表达哀思之情来进行的。
“五七”烧纸是丧葬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死轮回的一种朴素认知,是传统文化在丧葬礼仪方面的一种体现。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