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落葬风俗讲究是什么
骨灰落葬有不少风俗讲究呢。
落葬的日子得选好。
很多人会看黄历,找上面写着“黄道吉日”,“宜安葬日”的日子。
也有一些人会根据传统习俗来选,清明、冬至这样的节气,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这些传统节庆日,都被认为是适合落葬的吉日。
还有“热灰葬”,就是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落葬,大家觉得“早入土,早为安”。
“七里葬”也是比较常见的,要求人故死后49天内落葬。
还有“圆满葬”,叫“祭日葬”,适合那些高龄老人,把逝者骨灰寄存在墓园,到周年祭日再落葬。
有些日子是要忌讳的,部分地区忌讳“重丧日”,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认为这天落葬不吉利。
落葬前还要准备一些东西。
得有骨灰盒,材质一般有实木、陶瓷,环保材料的。
还要有防潮盒,里面放上干燥剂,防止骨灰盒受潮。
墓志铭也可以准备好,刻在石材,金属铭牌上。
祭祀用品也是少不了的,鲜花、水果、糕点都可以,但要注意,忌用带籽水果,葡萄,有人觉得这寓意着“后代多灾”。
有些家庭还会放一些逝者生前的物品,眼镜、书籍、乐器模型之类的,埋入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放家人的书信。
落葬的时候也有一系列的流程和讲究。
净穴,一般由长子,直系亲属用新毛巾蘸清水擦拭墓穴,这叫“净地迎新”。
有的公墓会提供标准化的“净穴包”,里面有毛巾、矿泉水、消毒湿巾之类的。
安放骨灰盒,传统的方式是亲属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来放,夫妻合葬的话,按照“头朝北、脚朝南”的方向摆放。
骨灰盒上面要用红布覆盖,男的用红色,女的用绿色,这是寓意“遮风挡雨”。
放好骨灰盒后,就可以封穴了,用水泥,专用封条把墓穴封闭起来。
封穴的时候,亲属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意走动。
落葬仪式结束后,后续的一些习俗。
落葬后第7天、49天、100天,家属要去祭扫,这叫“做七”“百日祭”。
祭品一般就拿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
到了周年祭的时候,墓碑上的照片是黑白的,满一年后可以换成彩色的。
部分地区还有“换孝”的习俗,家属把孝布摘去,改戴黑纱1 - 3年。
不同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讲究。
有些地方在落葬时,会在穴底铺放硬币,寓意“铺路”,放五谷杂粮,象征丰足。
还有的地方有“暖穴”的习俗,提前在墓穴内放置暖宝宝,点燃艾草,现在很多公墓改用电子香薰了,这是象征“给逝者暖房”。
在离场的时候,有些地方要求亲属按长幼顺序离场,长子或长女最后离开,离场时不能回头,不能喧哗,要保持肃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