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乡下老人过世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5-07-27 11:50:00人气:22

在四川乡下,老人过世后有一系列的风俗。

老人临终前,子女通常会尽量赶回家中陪伴,这叫“送终”,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事,要是没做到会被觉得是人生的缺憾。

老人一断气,就要放鞭炮通知邻居和祖先,同时在旁边烧一大堆纸钱,这叫“烧老纸”,“落气钱”,这些纸钱装罐以后是要陪丧者下葬的。

然后要给死者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寿衣的件数有讲究,一般是男三女四。

换好寿衣后,把尸体平平地睡在堂屋正中的竹席上,脸上盖上火纸,这叫“盖脸纸”,脚前还要点一盏灯,叫脚灯。

同时,要把死者生前所睡床铺上的垫草拿到野外去烧掉,这是向村民报丧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孝子要披麻戴孝去向远方的亲人报丧,见到长辈都要下跪,报告祭奠和安葬的日期。

报丧之后,就在死者的阶沿设灵堂、扎灵房,把死者入棺摆在堂屋正中,准备祭奠。

在威远等地,丧家房前会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上面挂着纸制作的长长的“望山纸”,丧者满六十岁,就用红纸制作,六十岁以下用白纸制作。

亲朋好友得知消息后,会前来吊丧。

吊丧时,要是有至亲或重要客人到来,要在院坝前先放一串鞭炮才能进。

进了门,会有人根据亲属关系给客人戴上不同颜色的纱布,邻居、本村人戴青纱,同姓、亲戚戴白纱,丧者曾孙辈及以下戴红纱,孝子、孝女的头及上身要披戴一块白孝布,并用苎麻来捆结。

在祭奠仪式前,一些禁忌,停灵间禁止猫儿进入堂屋,传说猫会惊尸,惊尸后尸体会仰坐于竹席上,只有用金竹枝条的大扫把才能将死尸推回原位。

祭奠仪式是丧俗的核心内容,一般有客祭、堂祭和家祭几种。

客祭通常是女婿对岳父岳母,外侄对舅父舅母等进行祭奠,有至交好友来祭奠的。

来客进到孝家房门前,孝子要出门跪地迎接,特别是人主方来客的接待更为讲究。

客主长辈会说吉语,之后来客进屋稍稍休息,然后参灵,绕灵柩一周。

抬祭猪祭奠,一般在参灵后进行,由礼生主持。

晚上半夜在灵堂开奠行祭,念祭文。

堂祭是宗族集体祭奠,比较隆重的是现场杀祭猪行祭,叫“血祭”,发孝帕戴孝后,本族参祭者下跪,由礼生念祭文。

家祭则是由死者儿、孙参与,隆重一点的有“出堂三献”和“对灵三献”仪式,这是沿于明清时代的一种祭奠仪式。

祭奠仪式之后,会有通宵的孝歌孝戏演唱,这是以“孝”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艺活动,直到天亮前送灵到墓地结束。

送灵,就是“送丧”或“送葬”,送葬途中也有不少习俗。

灵柩上路时,孝子需全身披麻戴孝,手执哭丧棒和招魂幡,引导棺木和送葬队伍。

抬棺途中,棺材不能落地,否则被认为不吉利,抬棺时忌说“重”字。

灵柩路过之处要撒买路钱,让死者亡灵能通过。

路过民房或街上店铺门前,抬棺的“八仙”要打岔说吉令,店主要放鞭炮,孝女全部调头就地下跪。

到了墓地,墓坑挖掘有禁忌,只能当天挖成当天下葬,就算头一天开挖的墓穴,第二天下葬前也得象征性地再动挖一下,表示是新穴。

下葬前要用芝麻杆烧墓坑,放进灵柩后由阴阳先生按山向拨好字头,用纸钱将棺木进行象征性的焚烧,这叫焚献礼,之后才进行掩土仪式。

掩土后要烧灵坊、修坟,就是垒坟。

下葬后,“烧七”的习俗。

在老人去世的49天内,每隔七天亲属要给老人祭祀一次,一共祭祀7次。

头七里,要为逝者准备丧葬的各种用品,水果、肉类等供品,放在遗像前,灵位前。

三七也叫“回魂夜”,亲人会准备一些纸扎的房子、车子或纸人烧给逝者。

四七叫“饿狗关”,除了纸钱香烛外,还要准备7个饺子给逝者打发饿狗。

五七时,人们会准备水果、香烛和纸做的金元宝等供品祭祀逝者。

六七主要是烧纸。

七七时,人们会隆重地祭祀逝者,上香、准备供品、磕头。

一年满后,要“烧周年”,以后每年就在中元、清明和死者生日的时候举行祭拜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