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母亲告别仪式上的讲话

女儿在母亲告别仪式上的讲话,核心是用真诚的语言寄托哀思,既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要传递对来宾的感谢,整体风格要庄重又饱含温情,不能太浮夸也不能太生硬。
开头部分得有基本的礼仪。
一般会先向来宾问好,“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妈妈生前的老同事们,谢谢大家今天能来送妈妈最后一程”。
然后要直接点出此刻的心情,不用刻意掩饰悲伤,“站在这里,我还是不敢相信,那个总在门口等我回家的妈妈,真的不在了”。
这样的开头很自然,快速拉近和在场人的距离,符合告别仪式的氛围。
有些地方的习俗里,开头会简单提一句母亲的生卒年份,“妈妈生于1958年的春天,走的时候是2024年的深秋,她陪了我们整整66年”,用具体的时间点唤起大家对时光的感慨,让讲话有了实在的落点。
接下来是讲话的核心部分,就是回忆母亲的生平。
这部分不能说空话套话,只说“妈妈很勤劳”“妈妈很善良”,一定要用具体的小事来支撑,这样才会打动人。
可以想想母亲日常生活里的细节,小时候妈妈为了让自己吃热乎的早饭,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做饭,冬天手冻得通红也不在乎;
自己上学时,妈妈总是把洗干净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领口还会偷偷塞一张写着“多喝水”的小纸条;
家里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咬牙坚持的,当年爸爸下岗,妈妈白天去菜市场摆摊卖菜,晚上回来还要缝补衣服补贴家用,却从不在孩子们面前喊累。
有位女儿在讲话里提到,妈妈一辈子没穿过几件新衣服,却把攒下来的钱都给她买了学习资料,甚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金戒指,就为了凑够她上大学的学费,这样的细节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力量。
除了生活细节,还可以说说母亲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
妈妈和邻居的关系很好,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主动去帮忙,楼下张奶奶腿脚不方便,妈妈每天都会帮她捎带买菜;
妈妈很乐观,就算生病了也总笑着说“没事,过两天就好了”,怕儿女担心从来不多说一句疼。
这些内容能让在场的人更立体地了解母亲,那些不太熟悉母亲的来宾,会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到她的温暖。
有些时候,还可以提一句母亲的小爱好,妈妈喜欢养花,阳台总是摆满了绿植,妈妈爱唱老歌,做饭的时候总会哼着《茉莉花》,这些细碎的片段能让母亲的形象更鲜活,仿佛她只是暂时离开了,那些熟悉的场景还在眼前。
要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愧疚。
感恩的部分可以说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不一定是大道理,是妈妈常说的“做人要实在,不能占别人便宜”,“遇到困难别退缩,妈妈永远在你身后”。
这些话当年听着普通,现在回想起来全是人生的底气。
愧疚的部分则更能体现真情,“我总以为时间还很多,想着等忙完这阵子就带妈妈去旅游,可直到她住院,我才发现她的腿脚早就不利索了,连家门口的公园都很少去”,“上次打电话还跟她发脾气,嫌她啰嗦,现在再也听不到她唠叨了”。
这种真实的遗憾和自责,反而更能引起共鸣,很多人都有过类似“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
讲话里还需要有对未来的承诺。
这既是给母亲的交代,是让自己和家人能更好地走下去的动力。
“妈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爸爸,以后我会常回家陪爸爸吃饭,把家里的绿植照顾好,就像妈妈在的时候一样”,“妈妈教我的那些道理,我会记一辈子,会教给我的孩子,让她知道自己有个多么好的外婆”。
这种承诺不用太宏大,都是生活里的小事,却能让母亲的精神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结尾部分要简洁而深情。
可以再次向来宾表示感谢,“谢谢大家这些天的关心和帮忙,妈妈要是知道有这么多人记挂她,一定会很开心”。
然后对着母亲的遗像,骨灰盒说几句告别的话,“妈妈,您放心地走吧,我们都会好好的,以后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来看您”。
最后可以用一句“妈妈,一路走好”收尾,简单却分量很重。
还要注意一些细节,讲话的语速不能太快,要慢慢说,说到动情的地方,停下来平复一下情绪也没关系,不用硬撑着。
语言要口语化,就像平时和人聊天一样,别用太书面,太华丽的词,不说“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可以说“我现在一闭眼,就能想起妈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
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五六分钟就够了,太长容易让在场的人觉得疲惫。
不同地区的习俗有细微差别,有些地方忌讳提不吉利的话,有特定的礼仪要求,提前和家里的长辈沟通一下,就能避免出错。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告别仪式穿什么颜色衣服合适
告别仪式安慰家属说些什么
殡仪馆的告别仪式程序是什么
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哪些人员
告别仪式亲属排列顺序怎么排的啊
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要多久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