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殡为什么要在清早
老人出殡一般在清早,这主要是和传统习俗、文化观念有关。
在咱们中国的传统礼制里,出殡时间是有讲究的。
根据儒家经典记载和传统礼制规范,出殡时间严格遵循白天上午的原则,这个规矩可以追溯到周代形成的礼仪体系,后来历代都强化了这个要求。
像《仪礼·既夕礼》里就记载,出殡前要完成“朝祖奠”仪式,清晨得把灵柩迁到祖庙,通过一系列程序完成祭祀。
“夙兴”就是天没亮就起来,这就暗示出殡应该在日出后不久进行。
《礼记·檀弓上》说“周人尚赤,大事殓用日出”。
周代觉得红色能象征阳气,日出的时候阳气刚开始旺盛,很适合举行像出殡这种关乎生死的大事。
儒家是“崇阳抑阴”的,出殡是把逝者送往阴世的“阴事”,得借助阳气来平衡,这样可以避免阴邪侵扰。
一般就选择在阳气上升的卯时,就是5 - 7点,辰时,7 - 9点出殡,这既符合“阳盛阴消”的宇宙规律,意味着逝者的灵魂能在阳气的护佑下顺顺利利地往生。
要是拖到下午,那就是“阴长阳衰”了,会让逝者的灵魂滞留在阳世,给家族运势带来不好的影响。
出殡在清早也是孝道伦理的一种体现。
《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不同等级有区别,但都强调要“速葬”。上午出殡的话,就可以在白天把安葬的事情完成,不会晚上操作仓促而失礼,同时也能让亲友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仪式,这也显示了对逝者的尊重。从历史传承来看,上午出殡一开始是周代贵族遵循的礼制。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普及,就逐渐变成了民间的通则。像唐代的时候,“士庶之家,皆以日出前发引”就成了普遍的习俗,甚至还影响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现在殡仪馆排期等实际原因,有时候会出现下午出殡的情况,但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坚持“上午殡”,大家觉得这是对传统的尊重。南方部分地区会依据黄历择时,也会优先选择上午的“黄道吉日”。按民俗文化里人鬼的说法,人是在白昼活动,鬼是在黑夜活动,太阳一出来,鬼就散形了。天刚亮出殡,逝者的魂就能随棺走,不至于留下来祸祟家人。早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还没起床,起床的人也都在自家家里洗漱、打扫之类的,出门活动的人不多,大规模的事务性人群也少。早晨出殡,对别人的影响也比较小。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说凶死者,夭折,横死的,出殡时间就可以灵活处理,甚至会在夜间进行,这是为了避人耳目。但这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并不影响正常丧礼上午出殡的规范。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