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时手里拿的小棍叫什么
出殡时手里拿的小棍通常叫“哭丧棒”,被称为“哀杖”“孝杖”“拄丧棒”“引路棒”等。
哭丧棒是旧时为死者发丧时用的手持仪仗品。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幼学琼林》中就有记载:“孝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
意思是说,亲人去世后,孝子每日哀痛,茶饭不思,身体会变得羸弱,这根棒子就是孝子走路时用来支撑身体的拐杖。
哭丧棒的材质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多用细竹竿,北方偏好柳木枝条、高粱秆、芦苇秆等。
棍身通常会缠绕剪裁整齐的白纸,长度大约一米左右,以方便持握和携带。
关于哭丧棒的象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它真实的支撑功能逐渐弱化,象征意义却愈加凸显。
孝子手持哭丧棒,是为了表现出对逝者极度悲痛、难以自控、行动艰难的哀伤状态,强调的是孝顺与哀思,是孝道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白色代表着肃穆纯洁,寓意着对逝者的哀悼与思念。
在使用人员方面,根据传统规矩,通常只有直系血亲,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侄子、侄女等才可持杖,旁系亲属如外甥、女婿等和其他宾客一般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现在男女地位平等,以前只有男性才可以拿孝杖,现在儿媳和孙女等女性也可以使用了。
哭丧棒的使用时间主要是在出殡送葬途中,孝子们手持哭丧棒,以此来表达悲痛之情。
而关于哭丧棒的处理方式,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地方会将哭丧棒随棺木一同埋入坟墓,寓意着孝道随故人归于沉寂;
也有的是将哭丧棒插在新墓坟头,象征着孝思绵长、守孝于先人之侧。
但不管哪种方式,一般都不能带回家,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晦气和不吉利。
在一些地方的出殡习俗中,哭丧棒还有其他的作用。
在山东某些地区,抬棺人在出殡过程中将棺材放到了地上,发生其他懈怠的事情,后人可以用哭丧棒击打抬棺者,这时哭丧棒起到了监督和警示的作用。
还有一些关于哭丧棒的传说。
有一种说法是哭丧棒是黑白无常的武器,一根白色,一根黑色,两位使者用武器勾住人的魂魄,将亡魂引入阴曹地府。
这些传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想象,而哭丧棒在现实的丧葬仪式中,主要还是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对孝道文化的传承。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