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殡葬服务体系?殡葬服务体系的七个内容。
发布时间:2022-09-13 14:19:10 文章分类:殡葬服务 文章编辑:什么叫殡葬服务体系? 阅读:

一、满足社会“处置遗体”的需要
只要社会存在,死亡事件就会按比率的发生。人死了,就需要处置遗体,否则就会引发传染病流行所以,殡葬从一开始就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利于生者生存的社会目的。
“处置”遗体有两个意思:一是“处理掉”遗体,如埋葬、火化等;二是“安置好”遗体,即要妥当安置,不是随意处理。任何社会,处置人的遗体都有一定的文化禁忌,必须受过一定训练的人士才能胜任。
比如,给遗体沐浴、更衣、防腐、化妆、装殓入棺等;死亡又是一个比较受忌讳的对象,一般人不太情愿介入。所以,社会上就自然会产生那些“有能力”、“有资质”(如巫师、师公)从事殡葬事务的阶层,而且他们的存在对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
我们是“人”,具有生命的尊严。因而,死后需要以“人”的程序来安排人生的最后一站。比如,中国人常以“死得像条狗”或“死无葬身之地”等语来比喻某人死得没有尊严,就是这一意思。
我们是“人”,经历了一生的辛勤努力,养育了儿女子孙,赢得了人生的成就。死后,需要人们对我的人生予以某种“认可”,子孙后人、生前友好对我的离去“致敬示爱”,承认我的“人生的意义”。
我们是“人”,明知生命是有限的,但仍然希望享有“永恒存在”。“彼岸世界”对于我们是一个无法用经验证实、也无法用经验证伪的命题。
于是,宗教就用信仰的方式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尘世给人们提供“永恒”的替代满足。如悼词、墓地、墓碑文等,就是延续我们生命存在的一类替代物,以便我们身体不在了,我的“精神”仍然能够“永垂不朽”。任何的殡葬和祭祀都是以“生命永存”、“灵魂有知”为假设前提的。
三、给丧属提供慰藉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一句名言:死亡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死者眼一闭,脚一蹬,走了;但活着的人,却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面对。
死者是生者的亲人,与生者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或是生者今后赖以幸福生活的支柱(物质支柱、感情支柱、精神支柱等),或他们的离去尤其是突然离去,会对生者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伤害。
他们一时难以接受。所以,一场合格的殡葬活动(仪式),实则是在“慰藉”生者的'心灵。慰藉就是安慰、抚慰。比如:殡葬仪式给丧属们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过渡,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现代殡葬服务理论中有“悲伤辅导”一说,就是指的这种安慰等。至于给死者提供安慰,那属于“临终关怀”的范畴。
四、满足社会对于“孝道”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孝道”是一个核心原则,它延续到殡葬领域就形成了孝道的殡葬文化。在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中,治丧被抬高到“孝道”的高度,治丧是履行“孝道”的场所。
比如,孝子孝女、孝棚、孝服、孝鞋、孝棍、守孝(居丧)等,都被赋予“孝”名;若不守孝道,被斥为“不孝之子”,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排斥,难以立足。正由于此,历朝历代也将治丧中的“孝道”作为施行社会教化的一个重要杠杆。
五、全方位服务。
全方位服务指殡葬单位给丧户提供法律许可范围内的全面服务。全方位服务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时间上,指从收敛、整容化妆、防腐冷藏、殡仪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丧宴等一系列的服务项目。
空间上,则指尽可能的拓宽殡葬服务的范围,增设服务项目,以方便丧户治丧。从人性化服务的高度,殡葬服务应向前、向后作一定的延伸,即临终关怀,安慰临终者安抚家属,协助家属做好治丧的准备,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及丧事的善后服务等。
全方位的服务就是一切为了丧户,只要能方便丧户治丧,减少他们的悲痛心理使他们感到满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人道主义的殡葬服务精神。
六、温情服务。
温情服务即对丧户态度温和、表现出同情心。殡葬服务不能像其他服务行业那样搞“微笑服务”,故而提倡温情服务。要善待逝者。
对逝者要表现出应有的尊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要善待丧户。对丧户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解说耐心、服务周到,对丧户的要求尽力予以满足。尤其是对丧户的提问,不能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时,应表示抱歉,并告诉丧户应当问谁。
丧户的社会地位、金钱多寡、文化层次、性格脾气以及助丧人群的情况各不相同。对此,我们都要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一视同仁,为丧户提供温情的殡葬服务,而不能根据对方的社会身份、殡葬消费额的多少来决定对他们的态度。温情服务,是心贴心的服务,使丧户感到我们是他们治丧时的依靠、最可信任的人。
七、规范服务。
殡葬服务规范化的意义在于防止服务行为随意性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事故的发生。规范服务就是殡葬服务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可依,得体入时。让丧户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尊敬感。
标题:什么叫殡葬服务体系?殡葬服务体系的七个内容。 地址:https://95154.cn/bingzangfuwu/1411.html